top of page
旅遊、經濟與地方創生
陳甫彥執行長
近年旅遊已走向工業生產,大量行程出現聚集了人流,銷售及套裝也為之靠攏,農村旅行或在地旅遊礙於商業規模無法成氣候,但若倒過來用「循環經濟」或「分享經濟」去思考反而有機會。「循環經濟」中,生產者可替換成消費者、消費者可以成為生產者,而循環經濟的產生一定是在平台上。如果台灣各處都能有300個微旅行的「點」(如:自家做為餐廳或接待),循環經濟或平台經濟有可能在台灣全島扮演起另一個角度的串連。
微旅行要如何在市場上不被取代,結合地景風貌及地方智慧資本為關鍵要素,而「地方創生」即為「萬物糧倉・大地慶典」整體設計之中的主要目標。以地方創生為目的鄉村觀光,社區營造是基礎條件,居⺠必須能夠自行組織、討論和決策,面對發展過程中的各種挑戰與困境。鄉村觀光基於地方特色,透過深度的體驗設計,讓旅行成為感性與知性兼具的活動,而其收入也能支持地方文化生態保育和社區生活需求,這樣的運作模式才能夠在鄉村持續下去。
同時鄉村觀光也必須透過口碑和社群的行銷,建立地方「品牌」,成功的地方品牌將有助觀光發展,同時帶動地方特色產品對外銷售,創造地方社區的工作機會的同時,也提高了地方產業價值。而整體計畫的最後步驟,是將觀光客導入,帶進人流及消費的同時,也將檢視地方的負載能力,以及做為持續發展地方產業的參考。
因此,以地方創生為目標的觀光旅遊,必須在可控制條件之下的有序發展,當同時兼顧三生:生產、生活和生態,社區、人民、產業發展也才能共存及延續,三者一旦失去平衡,對地方帶來的將不是創生,而是災難。
財團法人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 陳甫彥 執行長
© 2021 by Creat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Foundati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