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關山極鮮米_190611_0020.jpg
截圖 2021-10-13 下午2.39.28.jpg

乘著全球發展之勢,推動創造力的實踐


財團法人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1979年由教育部核准成立,宗旨是因應全球化之發展趨勢,實現終身學習的願景。

期許透過教育訓練和推廣活動之規劃與實施,善用既有方法並應用新興科技,以發揮人力資源;並整合相關領域,共同推廣管理能力、創造力、創新能力、創業精神、藝術素養,促進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和公民素養,以提高個人、團體、企業及非營利組織之管理能力、生產力和創造力。

基金會董事長吳靜吉博士,畢業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學系,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教授、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亦為蘭陵劇坊創立者。

 

1972年,吳靜吉博士將「創造力研究」帶回台灣,啓動台灣往後一連串的創造力教育及創新實踐,四十餘年持續推動,對台灣的教育界與藝文界影響深遠。在任職於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科技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時,開設教育心理學、創造力理論、人際溝通與團隊合作、領導與團隊等課程。著有《心理與人生》、《心理與生活》、《青年的四個大夢》、《蘭陵劇坊的初步實驗》、《追求人際關心的成長:35種組織中的人際關係訓練法》、《創造力是性感的》、《因緣際會擺渡人》、《創造力的激發》等書。因催⽣許多臺灣重要的藝⽂團體,由總統⾺英九於⼆○○九年五⽉頒發「⽂英獎」,表彰其貢獻;同年六⽉由美國國務院致贈感謝狀,感謝促進台美FULBRIGHT⽂教交流之成就。


在自傳《因緣際會擺渡人:吳靜吉的生命故事》中,吳靜吉博士自況為「擺渡人」,期許自己不論在哪個領域,皆能將知識與經驗引介給需要的人,播下創作與發想的種子;當有天開花結果,再將收穫擺渡回己身,讓自己更加豐富之外,也將動能延續於擺渡其他需要的人,引動良善的循環。


2012年,吳靜吉博⼠領軍展開「創意城鄉」研究計畫,整理出五項關鍵重點:⽣態保護、⽂化立縣、公共⼯程提升、社區總體營造、⽣態博物館。期許找到臺灣⾯對未來環境保護、產業轉型、社區發展等議題時,能有更紮實的⽅向及標竿。

 

以此為基礎,吳博士進一步倡議及推動「地⽅智慧資本」研究計畫,建置「區域智慧資本治理創新系統」,將地⽅和區域的⽂化資源轉化為⽂化資產,為產業轉型立下支柱,在永續理念之下,提升地⽅經濟效益及⼈民福祉。

 

 


創新是依靠「具體而微」的事件努力而積累成的

基金會執⾏長陳甫彥先⽣承先啟後,循著吳靜吉博士的理念及風範,運⽤群聚、媒合、點亮、育成四⼤⽂創經紀的核⼼能⼒,深度串聯台灣⼈事地物,集結老中青三代的⼒量,孕育返鄉青農與創業家,引導他們以創新思維一同共創永續循環的⽣態鏈,延續創造力無遠弗屆的影響,並實踐共好。

陳甫彥執行長及于國華董事,透過系統性的策略將地方故事相互串連,借鑑了紐西蘭「Web-Raising」計畫,提倡整合地圖及景點資訊,透過文字、照片、影音分享,串連了企業、居民及旅者,將地方的美好展示於網路上,以提高產業效益並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推動平臺的同時,也描繪出臺灣「創新地圖」,讓讀者認識、了解創新的發展脈絡、探索影響其轉化的動能及原因,更播下了「地方創生」的種子。

 

近年,宜、花、東這條有機走廊相繼開花結果,其中以2017年台東的「萬物糧倉.大地慶典」計畫為代表作。與「Web-Raising」計畫不同的是,「萬物糧倉.大地慶典」計畫整合了設計、藝術、農業和文創等跨界領域,開枝散葉,形成具有接地力的互動網絡。並將農業、生態、文化、有機與旅遊作為地域發展主軸,以縱谷地域資源為產業糧倉、成就慶典活動為標竿,策略性推動花東縱谷地區成為台灣重要的農業地域代表。「萬物糧倉.大地慶典」計畫中青年返鄉是重要的創新動力來源,豐富了基金會在創新地圖的探索,更活化在地經濟實踐的可能性,是台灣在創新上的另一個起點。

 

創新與創造力的影響無遠弗屆,從「創意城鄉」的引動,到「創新地圖」的呈現,到「地方創生」的實踐,過去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與社區及在地夥伴串連,推動鄉村共生及永續發展,在臺灣東部立下地方美學的標竿。

 

 

S__22487076.jpg

延續開創精神,成為他者,成就終身學習的願景


北歐開創學派認為,「開創」是透過個人或集體的行動,為經濟、社會、體制與文化帶來新的努力成果,藉此引發新的變革,持續開展生活,也因此,創業教育將是培育他者的重要途徑。創業教育不僅僅是學習創業知識,更是培育願意改變自我,成為他者的開創精神。「他者」意涵著「開展和拓殖自我」,無論是自我的他者、行動的他者,或是關係的他者,都將在持續與環境的連結中不斷的「成為___ 」。做自己的他者,是見到外在的優劣時,意識到如何提升自己、超越當前已被穩定的自己狀態;做別人的他者,是跟別人共處時,意識自己能成為連結、影響他人的角色。


自我的他者是於「實做」中,啓動差異的自我覺醒、行動的他者是於「實作」中,隱勢探索及差異融合、關係的他者是於「實踐」中,啓動集體關係的重構。任何的開創都是透過改變自己、改變他人、改變關係,進而創造出不同的價值。由關係的擴展、創新的實踐中,覺察自己的不足也看見他人的優點,自我超越而成為更好的自己。(李至昱,2018 )

 

2018年,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打破領域與地域的限制,透過新媒介及策略操作,以「內容、平臺、行銷、企業」為面向,持續在內容採集策畫、平臺數據分析、創意內容行銷及企業資源嫁接上持續努力,無私地孕育青年及創業家,以「成為他者」理論引導任何開創的可能性。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造成了世界性的環境鉅變,無預期的歸零後再開始已是新常態,人們連結的方法被迫轉變,商業模式及產業價值鏈也將在新思維下重組。延續近年在地方的深耕,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由過往「地方智慧資本」論述基礎,與玩美文創工作室共同提出「島嶼任意門」計畫,串連夥伴及團隊,整合社群、電商、品牌、經營等專業能力,著手建構橫跨場域、時空、溫層的「任意門」。

未來,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將持續推廣創新及創業精神,透過培育訓練、人脈嫁接,整合並善用既有資源,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提高個人、團體、組織及企業之創造力、管理能力及生產力,激發每一角落的創造力,促進創意產業之發展。

參考資料:李至昱(2018)。創業教育裡的開創學習:以課堂民族誌敘說為線索。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高雄市。

© 2021 by Creat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Foundati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