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瑞雲
會呼吸的老屋新生:鹿野書苑
撰稿|廖品薇 攝影|廖品薇、李佩儒 編輯|于國華、沈婷茹
【歡迎來當有緣人】
走進庭院,就被長椅上寫著「相見自是有緣」的木板與袖珍陶製貓頭鷹吸引,書苑女主人見我們在院子拍照,滿臉笑容地邀請我們入內,老房子挑高的氣窗讓室內不用空調就能自然通風,白牆上掛著國畫展品,女主人說每三個月會換展,我們去的那天剛好是定期展的最後一天,幸運看到書苑和藝術家合作的展覽,除了展覽,書苑同時也是獨立書店,販售的書籍都是由女主人挑選,例如藝文、心靈、友善生態類的主題叢書,室內設有茶室、咖啡廳,多元運用,展現女主人喜好的複合式藝文空間。只有五、六、日營業的鹿野書苑,我們問平常會有很多人來嗎?女主人笑說,會進來的就是有緣人啊,如同今日的我們。
【微型藝文中心以茶會友】
鹿野書苑就像在地小型的藝文中心,精選書籍、定期藝術展覽,女主人以前在新竹經營「貓頭鷹人文」空間,不僅收藏許多陶藝品也自己做陶,門外的貓頭鷹就是他的作品,參觀完展間,男主人邀請我們到茶室喝茶,特選三種普洱茶親自為我們契茶,他一邊倒茶一邊看著我們的面相說「少吃冰」,便跟我們分享養身方法,男主人原本是新竹科技新貴,幾年前因工作過勞,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便開始注重養身,也自行研讀中醫,幾杯熱茶下肚就幫我們義診,以茶會友。
【著重生態倫理的建築—樸門設計】
五年前,兩夫妻來到台東鹿野,男主人說這裡有一股魔力,深深地被吸引,第二次來就決定要買塊地過生活。因女主人是樸門(Permaculture)設計的學員,當時看中這塊地附有老屋建物就決定邀請台灣第一位具有樸門教師認證的孟磊(Peter Morehead)進行翻修設計。
有別於一般建築工程的樸門重視環境設計,觀察大自然運作的模式,整合土地、水源、光線、作物等元素,使環境與人類相輔相成的生活著。2014年開始進行老屋整建,保留原有竹筒厝工法,補強竹編夾泥牆,並將老屋挑高增加氣窗、著重採光,有別於一般的三合院潮濕陰暗,除改善原有環境,更新增空間,特意使用手工夯土,降低水泥對大自然的衝擊,男主人說人住房子也是幾十年,考量建材對環境的破壞,決定使用可分解的自然建材,水源更重視環保,除收集雨水外,也以生物方式解決汙水過濾再利用,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照顧環境」是樸門的核心價值。
【生活美學是正能量的泉源】
女主人說在快完工時,設計師孟磊問他有沒有什麼作品可以放進設計中,因設計師重視空間與人的連結,因此正門上的牆面鑲著女主人做的陶片,為白色的閩式建築增添色彩與溫度。為期四年的土地觀察、整修、內部裝潢,鹿野書苑終於在2018年3月完工,著重健康養身、生態永續及人文美學的兩夫妻說,住在這裡可以獲得城市得不到的正能量,這股能量的來自生活美學,打開身體的感官,用心感受並傳遞給更多人。
看著鹿野書苑以生態與人類共生的方式存在,我想移居鄉村的城市人,尋得似乎是一份與自然共處的閑靜,有間房子可以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塊地可以種植,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女主人做陶藝、煮咖啡,男主人品茗、閱讀,雖然沒有城市便利多元的物質選擇,但簡單的生活、友善環境的房子,讓他們與建築一同呼吸、共存,這或許就是人生而活著的意義。
© 2021 by Creat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