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錦英
真誠相識待客禮 茶香入菜好滋味
撰稿|蕭藝萱 攝影|蕭藝萱、李佩儒 編輯|于國華、沈婷茹
走進餐廳,看見傅姐熱情的笑容、真誠的問候。進門櫃上擺設上鹿野鄉傅姐自己自製的特色茶及在地的伴手禮;大木桌上冒著熱氣的紅烏龍,迎接著到店遊客坐下聊天。客人使用的茶杯下,茶盤刻著「惜緣」及「知音難尋,相識為緣」字言,是傅姐真誠的奉上這杯茶,讓客人品嘗鹿野的人情的甘甜。
傅姐總會熱情的問客人:從哪裡來?台東好不好玩?從客人的談話,傅姐了解顧客的口味和需求,調整自己菜色、服務方式。當初,她便是與客人聊天時,聽到客人說在鹿野吃飯不方便,才想到要開餐廳,讓鹿野多一個可以好好吃飯的地方。
【好手藝、好佳餚 打響台東好名聲】
傅姐笑著說:「以前從未下廚,現在做菜就是幸福。」當年傅姐嫁至台東後,便跟隨丈夫做茶、賣茶,因此想到可以將紅烏龍等地方特色食材與料理結合。餐廳剛起步,還經常要向母親詢問料理技巧,過程中難免遭遇挫折和壓力,也想過放棄,但得到許多客人和朋友的鼓勵,才一直用正面態度面對挫折,堅持著把事情做到更好。
傅姐樸實簡單的個性,在發想菜單時以最初單純想法出發,回憶到童年時喜愛的豬油拌飯,於是將這簡單又讓人回味無窮的「古早味豬油拌飯」列入餐廳必備,來吃飯的人往往一碗接著一碗,咀嚼著過往的童年回憶,就像是搭乘了時光機。傅姐除了保存古早味之外,也勇於創新變化。這背後隱藏了一顆善良的心。
傅姐為了幫忙在地小農銷售產品,以當地食材入菜,融入自己的創意,新產品都會請客人試吃、提供意見,再進行調整;在這樣彼此交流、互相激盪的過程中,提升了創意和技術,也和客人產生更深的連結。
【外面沒吃過的料理:「剝皮辣椒三味香」】
傅姐利用自己最熟悉的茶來發揮,紅烏龍性質溫潤,入菜添得茶香,讓口味更豐富、又不會喧賓奪主,結合客家人和原住民的口味風格,開發一系列紅烏龍料理,可以燻雞、做羹、涼拌、紅燒肉,各有不同風味。
此外,她也根據季節不同,將鹿野當季食材入菜,不同時節都有不同的新口味,例如剝皮辣椒三味香、金沙南瓜、鳳梨炒木耳等,都是傅姐的獨家料理。
「剝皮辣椒三味香」是需要慢慢品嚐的料理。第一口是剝皮辣椒脆潤口感、再來是皮蛋的鹼味,最後是香菜的氣味,咀嚼在口中的三種食物,本來各自獨立,但卻如同三重奏般,默契十足的合奏在一起。每個食材都有自己恰如其分的特色,嚐過後難以忘懷。傅姐的特色菜得過許多獎項肯定,講到台東鹿野風雲店家,必定能夠想到傅姐。
【為永安社區點亮一盞燈】
經營茶園兼餐廳已經很忙,傅姐曾經同時是社區理事長;雖然很忙,但她堅持每件事做好、做圓滿,把社區當作自己家一般用心經營。她希望讓外地民眾認識鹿野永安,透過「永安農特產展示中心」,讓外來民眾和社區可以互相認識與交流。
永安傅姐說,社區的工作,有時真的很累,但可以交到許多好朋友;尤其傅姐在任職社區理事長時,每天從早到晚總在永安農特產展示中心,亮燈忙碌招待及處理居民事務,這盞燈只要傅姐在一定會點亮,傅姐希望能在此歡迎著遠道而來的賓客。
傅姐笑說,有天她忙著處理事情,沒有到永安展示館亮燈,接到許多人來電關心;大家都說,那盞燈沒亮,很不習慣。傅姐說,從那刻起才知道,其實每天從早到晚的努力,都被大家看見了,因為傅姐的熱情與熱心感染了整村庄,看到傅姐大家就有滿滿的活力。
社區理事長卸任後,傅姐舊專心經營茶園及餐廳,期望將努力經營的招牌傳承給下一代,讓外出返鄉的孩子能和她共同努力。她希望透過下一代的接棒,發揮更好的料理創意,也延續健康美味的廚藝,讓每位旅客都能享受到鹿野的好滋味!

© 2021 by Creat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