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沈濟裕

一曙生機後的結實累累——阿裕果園

撰稿|許育銀 攝影|許育銀 編輯|沈婷茹

【踏上友善種植之路 火龍果的一線生機】

在一位大哥的介紹下,讓他與火龍果結緣,從四分地一路到兩甲地的栽種,也經歷了許多摸索的道路,剛開始使用慣性農法,厭惡農藥的味道,以及自身對農藥的不適,但第二年開始就毅然決然的踏上友善種植之路。

也是自己改變了種植方式,取得池上鄉農會協助,開始一路輔導他從種植、加工到行銷,滿滿的火龍果,除了開放大眾採果體驗外,還有開放認購,讓想品嚐採果樂趣的朋友都到此一遊,也能感受池上稻田美景外的豐碩景色,或許每次與轉折相遇,激盪的是另一求生之路。

火龍果引入台灣逾30年,近年來被大量栽種,隨著時節生長是一大特性,無論你何時種植,它就是準時開花結果,火龍果五月開花、六月開始採收,可摘收到年底。所以如果要更換果樹,最好移株就是每年年底到過年前,這時候是最不會影響它們生長週期的。

就如同阿裕所說的火龍果是好種植好管理,且病蟲害有少的作物,再搭配池上的水質與土壤,生育出果實並不困難。但從觀察中發現,給予火龍果多少關心多少愛,也是影響火龍果生長的關鍵,每天巡果田除掉「節外生枝」,讓果樹的養分可以給予結果的莖最豐沛的養分,讓養分依著根莖的輸送,傳達到果實當中,也是果實自然清甜的關鍵。還要在火龍果開花結果,在果實從綠色轉為紅色前為火龍果套上袋子,也是保持果實不受蟲害侵襲的原因之一。


【轉型觀光果園經營 讓參與者體驗火龍果】

因探訪的時間是三月,在火龍果的生長期間,無法得知果肉的滋味,但熱情的阿裕展示了自己利用盛產的果實製作的冰品、果醬、蜜餞,還有用火龍果的花乾燥後製作成花茶,提供有興趣者選購。除選購產品外,最吸引一家大小到果園體驗,果園從106年轉型為果園觀光的模式,從採果或套袋體驗、火龍果生長概況說明搭配果醬製作,90分鐘的體驗流程,是參與者認識火龍果的生長過程最佳體驗方式。

後續搭配「預約認購」的方式,讓萬株的火龍果開放一千五百株的認養活動,喜歡吃火龍果的朋友,可搭配果實成熟時節入園採收,無法來採收者亦可收到20台斤的火龍果,充分的活用農業六級產業化的運作模式,從生產(一級)進階到加工(二級)還能直銷(三級)給大眾,讓果園朝向多樣化的模式發展。
在訪談中阿裕反覆地提到,是因為獲得池上鄉農會與台東縣食農教育架構的協助,才有今天的發展。

但就如同阿裕在說自己的火龍果的滋味一樣,果肉核心到果皮邊緣有著相同的甜味,相比使用化學肥料催甜的果肉那股不平均的滋味,一步一腳印去聽、去學、去做,那全神貫注後去實踐的滋味最不膩。或許他的成功,不單純靠政府協助,自己的努力也是獲勝的關鍵。

DSC_3760.jpg

© 2021 by Creat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Foundati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