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忠
共生的紅藜與小米
撰稿|李佩儒 攝影|李佩儒 編輯|沈婷茹
走進賓茂部落,有一間竹編裝飾的店面「峰忠傳奇」,主人高世忠熱情燦爛地笑容迎向我們。桌上的洛神花茶,像透著光像紅寶石,紅的鮮豔,是他們的新產品,洛神花也是高世忠「轉紅」起步的開始。
【感謝人生「逆貴人」 從攤販經濟到市場經濟】
高雄出生長大的高世忠,在馬祖北竿擔任職業軍人八年多,二十九歲那年,家中長輩希望他們三兄弟,能有人返鄉。說來湊巧,返鄉、只因爲他猜拳猜輸了。他摸摸鼻子放棄現有工作,決定回到部落創業!
部落創業維艱,他嘗試過百百種可能。從卡拉OK、養雞場、檳榔攤、賣滷味,甚至報考公務人員,都屢屢失敗。當時的他,是一個驕傲的人,賣滷味也非常有「個性」,要買就來、不買拉倒。他憤世忌俗,一次酒酣耳熱之際,友人開玩笑說:「你連喝酒都放不下身段!」這句話就如當頭棒喝,此後他開始觀察其他人如何做生意,發現其他人總是親切招呼、有時候多送一塊肉、多加一點料、多一點微笑,生意就非常好。他才發現,原來是態度的問題!這些逆貴人讓他成長,擺攤的經驗沒有讓他消沈、失志,反而從中獲得珍貴的禮物,看見自己生命的缺口。
漸入佳境後,一次因緣際會,進入農村景觀科擔任田間調查員。當時他發覺,原住民會種植作物但不會行銷,因此農產品被盤商壟斷,對外沒有市場。半年後,高世忠開始想往外發展,憑藉收購洛神花開始慢慢累積資本,在「小米家族計畫」快結束時,成立「雜糧產銷班」,協助部落裡的農夫種植及行銷小米。對他們來說,小米不僅是糧食,也是文化,原住民的婚喪喜慶都離不開小米,因此積極致力於保留小米文化。他開始以市場經濟的模式,重新看待部落產業。
【平衡供與需 共生的紅藜與小米】
在收購小米的過程,高世忠發現供應商也會詢問有無紅藜。後來才了解,紅藜有四種功能,種植在小米周圍,驅趕小鳥;紅色的紅藜代表喜氣,部落結婚及豐年祭都會作為裝飾使用;同時也可以作為釀酒之酵母及直接食用。而後,紅藜隨著明星食用、媒體報導,逐漸有它的市場。
發現市場的高世忠,採收在知本五十多公頃的紅藜田,卻也面臨因腹地不夠、紅藜無法曬乾脫殼的問題,悶著的紅藜呈現褐色,市場價格很低。於是高世忠到池上取經,觀察到當地採收稻米後,以烘乾取代曝曬的方式,回到部落後,他將此方法運用處理紅藜作物上。
當時高世忠只有烘洛神花的機器,而洛神花的生長期一年只有一次,又剛好和紅藜錯開。經過日以繼夜的研究和嘗試,改變溫度等,終於研發出用烘洛神花機器烘乾紅藜的方式。一開始不被看好,但經過他不斷的嘗試,終於將這個方法推廣出去,解決了紅藜採收後曝曬脫殼的問題,同時縮短做工時間,提升了紅藜產出的數量。
高世忠除了進行洛神花、小米、紅藜及樹豆的農業行銷外,也身負著推廣原住民文化的責任,從「食」文化開始,以在地食材製作風味餐,將原住民的飲食文化與智慧推廣出去,同時也推廣文化體驗活動,透過生動活潑的部落圖騰及故事解說,把人帶進來。他觀察到部落的「供」與「需」,紅藜紅了、他也紅了!
© 2021 by Creat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