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魏瑞廷

新的經營型態:用現代科技帶動農業發展

撰稿|林汶智 攝影|林汶智 編輯|于國華、沈婷茹

【尋找地圖上的禾穀坊】

從Google上搜尋「禾穀坊」,隨著導航尋覓,目的地看不到任何建築物,只有綠油油稻田一片。那絕對不是導航失靈,而是我們所抵達目的地,就是那一片田。

農主魏瑞廷是公務員,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打理田事。別人一天工作八小時,而魏瑞廷是八小時加上八小時,一共兩份工;而且一個人要照顧二十五公頃農地。為什麼不找人幫忙?他說,盡心盡力的人工難找,不如一切自己來。反而藉由現代科技幫忙,可以事半功倍。

【知識經濟帶動傳統通路】

訪談中,他提了不少次「區塊鏈」,他與區塊鏈公司奧丁丁集團合作,將自有品牌有機稻米「禾穀坊」導入奧丁丁的區塊鏈,藉由網路科技銷售產品,更拓展到海外市場,尤其是香港。他將事務簡化成一條龍作業,無論是合作夥伴或是顧客網路下單,來到他這裡,都可以直接包將之後出貨配送。魏瑞廷覺得現在物流很方便,即使客戶在香港,委請郵局託運都相當迅速。

魏瑞廷與香港有不少淵源。他將農耕技術以及有機農作的觀念帶給香港農友,也三不五時飛到香港參加農友聚會,討論如何在香港發展在地的農業,讓民眾吃到在地的有機米。此外,池上米在香港市場也有很大機會,他說,香港老百姓的主食以米為主,白米需求量很大,但市場上主要都是泰國米;在優質米的市場,池上米絕對有很大的機會。

【桂花樹作為藩籬,有機田的生態圈】

在田埂邊看到一排樹,是桂花。好奇詢問魏瑞廷為什麼種桂花?原來為了避免鄰田噴灑的農藥,飄來汙染他的有機作物,這些桂花樹反而形成藩籬。

天上飛過一群野鴨,魏瑞廷拿起手機拍照,然後笑著說,野鴨經常攜家帶眷來田裡覓食,但也沒有關係,不用驅趕牠們,鴨子吃不了多少米,而且還會幫忙吃下田裡的害蟲。因為有機種植,田裡有了生機,更多生物都能在這個生態園地共生。從他臉上笑容裡,看到了「富足」。

【好米,就從幸福市集來見證】

幾天後,在台北幸福市集再次見到魏廷瑞。他坐在攤位上,一邊使用手機連絡處理訂單業務,一邊招呼客人。一組親子客人,媽媽拿起一包米看著說明;魏廷瑞馬上熱情招呼,將包裝翻到背面,介紹顧客這包米是有名片(上面印著生產者的名字、生產相關環境資料履歷)、有認證(印有認證標章)的,不僅介紹米的來歷,他也順便教導消費者,如何將米煮得好吃。甚至還掛保證:「不好吃隔天可以來退貨!」送客人離開後,他告訴我們,從來沒有客人來退貨。臉上表情,是他的自信,更是他對稻米的堅持。

開市不過半天,魏廷瑞帶來的米已經所剩無幾;但第二天還有市集。他說,即使沒有米可賣,明天還是會來攤位接待舊雨新知,因為市集是開始銷售有機米的起始點,在這裡認識結交很多朋友,不能忘本。

【逆境中找到有機,區塊鏈創造先機】

魏廷瑞辛苦種稻、 賣米,不只求自己能賺錢謀生,更希望能照顧環境,對臺灣農業有利。他從市場的逆境中看到「有機米」是未來的趨勢,也是對環境友善的方式。在未來,魏瑞廷想要蓋一間碾米廠,提供農友一起使用,碾米廠是不小的投資,不是每個農友都能夠擁有,於是他想為有機種植的農友建一座安心的碾米廠。他也想成立民間組織,結合農友的力量,創造有機米的價值和市場,並利用區塊鏈的科技力量,創造農業先機。

DSC_3760.jpg

© 2021 by Creat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Foundati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