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2-12 鄭陽晟-陪伴3_照片提供力譔堂.jpg

地方創生-留流補償

于國華所長

聯合國估計2050年百分之六十八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若要討論地方創生,應從人與土地的關係去探討。「留流補償」其實是鄉村的本質,鄉村最主要的資源是人力和土地,如果鄉村物產沒法支持人留在鄉村,那人及連帶資源將漸漸地流失,只剩下老人與小孩,即是現在在鄉村中我們常看到的現象。「流」包含人流、物流、金流、訊息流、政策流、知識流。「留流補償」要談的則是,若希望鄉村能穩定地維持或發展,那鄉村在資源的「留」與「流」之間應找到補償的關係。

那藝術對於鄉村又有什麼用呢?藝術節真的能改變鄉村的困境嗎?越後妻有國際藝術季、瀨戶內海大地藝術季給了我們很好的參考,鄉村的人文地景及產業,在經過規劃與策展之後形成地方的特色或產業,與市場相互連結。藝術將變成鄉村資源的一部份,變成鄉村的特色。

藝術能作為創生地方的力量,人們依據當地的特色及文化,透過創意編排或策展,包裝成一個體驗或旅遊,也為地方帶來直接收益及回饋。若社區發展能創造新的商業模式,開發新的產品,讓地方的人跟外界能有更多的交流,將逐漸成就一地方品牌,也帶動整體的展開,引入投資及補助,為地方帶來更好的產業銷路。從地方文化及生活出發,最後讓地方能有更好的經濟發展,這就是地方創生最理想的循環。

但每個地方的資源有限,未必能成為一個經濟獨立體,我們需透過產業或知識創新將鄉村相互連結,讓各個鄉村則有各自的特色及條件,而「地方主義」就是藝術、自然、文化、產業、社會相乘後帶來的價值。而「縱谷主義」,則是我們在「萬物糧倉大地慶典」中,重新盤點花東縱谷的精神、生活方式及智慧。我們發現四季流轉及生命輪迴有其固定的節奏,花東看到的一切是天地人神級產物共同創造的慶典。

莊子養生主:「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藝術固然讓人感動,但走回自然之中,我們會發現人還是有侷限的,與大地自然共生共存,領略土地的美好,一切收穫皆是意料之外。

研討會精華收錄

導演製作 / 陸凱聲

版權 / 財團法人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

© 2021 by Creat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Foundati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