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44112896_1942970795761645_8663867192665702400_o.jpg

縱谷主義的公私協力PPP

陳甫彥執行長

萬物糧倉計劃是始於2016年尼伯特颱風對花東的浩刼,時任農委會曹主委及水保局台東分局王分局長,參考瀨戶內海大地藝術季,在天災後的重建,陪伴地方,做好生產、生活及生態共建共享共好的總體規劃,在重建的過程中引入更多的可能性。


推動的開始,先以2017年八月在花蓮農改場的共識營啓動,我們從台東沿路招朋引伴,邀集花東地區中央及地方單位、農會、地方夥伴、民間文史工作者及藝術家⋯齊聚一堂,激發地域振興的想像、凝聚共識、擘劃行動方案,可說是花東地區「地方創生」的先行。

宜花東是台灣的有機廊帶,貫穿其間是台九「縱谷生活軸帶」及台11的「海岸景觀軸帶」。萬物糧倉計劃以台九線花東縱谷段、27個火車站點做為場域,先做「點」的盤點,包括:地域物產、產能、價值鍵、亮點、利害關係人、風土資本、資源及限制、頭臉人物、地方組織⋯。再見樹見林的由人事地物產各個面向做整體「面」交叉規劃,包括:旅遊、節慶、產銷、聚落、節氣、政策⋯;再拉出時間軸、動缐軸、價值鍵、財務流、人際關係圖等,做為「缐」性推動力量。

在地方創生中,點的盤點是必然也是容易的,像是27個車站、15個鄉鎮,而盤點之後,也一定要有面的思考,從各個面向和角度作整體的規劃,文化面、產業面等,接下來也能更容易的去操作「線」的運作。于國華老師談到流動,可稱之線性的流動,有點的落實、面的形塑、線則更容易推動。

在農改場共識營中,吳博士提出的4D思考概念,引導著參與工作營及共識營的所有夥伴。發現(Discover)地方或自身的美好,找到值得分享的部分,接著就現有資源去夢想(Dream)、描繪藍圖,第三個是設計與計畫(Design),最後則是實踐及擴散(Diliver)。進入4D設計思考之前,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愛自己,而最後則是要把這樣的循環和獲得分享、擴散出去。

在整體萬物糧倉大地慶典之中,規劃固然詳盡完善,但過程中還是會有意料之外的發生,當需要或必須改變,而去做相對應的隨機應變,這樣的即興、集智,也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

宜花東具備優質的生存環境,採永續與全球在地化發展的生產型態,保有生存要項及生活品質,才能創造宜花東地區之富足與樂活,做為臺灣區域永續發展的典範。

財團法人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 陳甫彥 執行長  
 

研討會精華收錄

導演製作 / 陸凱聲

版權 / 財團法人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

© 2021 by Creat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Foundation

bottom of page